文章摘要
基于古代文献探讨从肝郁脾虚论治心悸理论
DOI:
中文关键词: 肝郁脾虚  心悸  中医古籍
英文关键词: 
基金项目: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(No.20201124);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(No.中医二院[2013]233号); 张忠德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(No.粤中医办函[2020]1号)
作者单位
叶亮1;范荣荣2;张曈3;蔡怡航4 1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内三科
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分院ICU
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衰中心
4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 
摘要点击次数:
全文下载次数:
中文摘要:
      <正>心悸是心中悸动,惊惕不安,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。作为常见症状之一,心悸可发生于各类心律失常、心功能不全、神经官能症等。目前多将心悸分为心虚胆怯证、心血不足证、阴虚火旺证、心阳不振证、水饮凌心证、瘀阻心脉证、邪毒犯心证等进行辨治。近年部分医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,提出从肝脾论治心悸[1],如岭南甄氏杂病流派擅长使用“平调五脏法”辨治疑难杂病,其中以调肝理脾思路治疗心悸病证临床效果较好。基于此,本文以“肝郁脾虚”为引线,对中医古籍中“心悸”相关文献进行梳理,涉及“怔忡”“胸痹”“心痛”等相关病证,希望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,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。
英文摘要:
      
下载PDF   查看/发表评论  下载PDF阅读器
关闭